有此一说日语词源卡片
饅頭
「饅頭(まんじゅう)」即把面粉发酵后,制成皮,包上豆馅,再上屉蒸的食品。中国把包豆馅的称为豆包、豆沙包;把包肉馅的称为包子、肉包;包菜馅的为菜包、素包子,一般不把包馅的称为馒头。但是中国南方的生煎馒头,实为生煎包子,是有馅的。而今日之日本的「饅頭(まんじゅう)」,多指小豆沙包,其实是一种点心。
林净因,建仁寺和尚,中国人林和靖的后代。他跟随日本人「竜山徳見(りゅうざんとっけん」禅师赴日,后归化为日本人,改姓「塩瀬(しおせ)」,住在奈良。在庆应年间(1338-1341)制作出「奈良饅頭」。实际上是很适合日本人口味的豆馅小点心,据说是日本馒头之始。林净因还将馒头献给天皇,得到天皇的赏识。据说天皇还赐给他一名宫女为妻。每逢大喜之日,林净因就做很多馒头馈赠邻里。后来,日本便有了结婚之时送馒头的习俗。德见禅师去世,林净因寂寞惆怅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,终于在1359年回到浙江。其二子继承父亲的手艺,开店卖馒头。
「曼膚」指有光泽的皮肤,而「饅頭」皮细腻光滑,由此把「曼」加上「食」字边,就成了「饅」,「頭」据说在宴会上首先端上的食品为「頭食」,「頭」由此而来。说到读音,「頭」字按唐音读为「チュウ」,因为其前的「饅(マン)」字的发音为拨音,所以「チ」浊化为「ヂ」,读为「ジュウ」。
江户时代,曾把葡萄牙语的「パン」翻译为「餡なし饅頭」,而「舟饅頭」为隐语,指下等妓女,即在船上卖淫的女人。
焼き鳥
「焼き鳥(やきとり)」,把鸡肉穿成串儿,蘸上独特的「タレ/调料汁」,放在炭火上烧烤,这就是最早的「焼き鳥」。
明治末期,马路边的小商贩利用饭店、酒馆的下脚料拿来烧烤,是低档、下等的食物。据说1897年在「浅草(あさくさ)」附近曾有人以狗肉冒充鸡肉来烧烤。
1902年9月号的『文芸界(ぶんげいかい)』杂志推出特刊,介绍了当时夜东京的地摊。其中有「焼き鳥」,烧烤的除鸡肉外,还有鸡筋和鸡内脏等。顾客多为「車夫(しゃふ)」「土方(とかた)/力工」「馬方(うまかた)/赶脚的」「立ちんぼう(たちんぼう)/路边短工」。
如今「焼き鳥屋/烧烤店」遍地皆是,既有原始的马路边摆地摊的形式,也有门市店铺的形式。今天的「焼き鳥」已经成为日本工薪族下班后饮酒时的一道下酒菜。
令人感到奇怪的是「焼き鳥」的菜名叫法都是外来语,如「レバー(liver)/鸡肝」「ハツ(hearts)/鸡心」「タン(tongue)/鸡舌」「ガツ(guts)/鸡胗」「テール(tail)/鸡屁股」「シビレ(sweet bread)/胰脏」等。除此之外,还有「ねぎま/夹葱串」「つくね/肉丸串」等。当然也有烤鸡以外其他动物内脏的。
鉴于此,笔者觉得把「焼き鳥」翻译为“烤串”比较合适。
文章来源:《食品与发酵工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spyfjgy.cn/qikandaodu/2021/0320/849.html
上一篇:十大语文差错
下一篇: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